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市场复苏

  原标题: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市场复苏

为幸福昆明点赞 供图

  “2023年,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把促进就业作为第一位的工作,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4万个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以上。”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正山表示,在就业服务方面,要确保2023届高校毕业生年终综合去向落实率不低于上年水平,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同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加大创业载体支持力度,做强“春城创业”品牌。依托南坝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

  在社会保障方面,要深入实施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专项行动,不断提高参保群众养老金水平,确保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65万人、176万人、144万人以上。同时,要落实好失业保险金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提升基金管理水平,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许睿介绍,2023年,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健康、防重症”作为当前的工作重心,进一步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织密织牢农村疫情防控网等工作,全方位、全周期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许睿表示,要加快推进全市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14个县(市、区)全覆盖,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持续推进8家市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推进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5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年内完成11个市级重点专科、6个重点专病项目建设。

  同时,要全面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持续推进老年心理关爱点建设和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力争年内实现新增婴幼儿托位5000个、建成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5个社区(乡镇)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16个中医特色专科建设。

  三年的疫情对昆明旅游行业严重打击,但也给整个行业带来改变和升级的机遇。今年春节期间,云南接待游客、实现旅游收入均恢复至2019年的130%以上,再创假日旅游历史新高。云南谷雨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随海金建议,昆明市应抓住机遇,实现文旅市场的复苏乃至产业恢复。

  “重点文旅项目既可以带动投资,又可以在疫情平复后拉动消费、稳定经济。”随海金表示,强化政府财政投入,加快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推动“景区+文创”“景区+非遗”等植入模式,如在A级旅游景区活态化、常态化展演地方艺术和非遗技艺,丰富景区旅游产品供给。打造各类文旅线上平台和新型文旅空间载体,大力发展文旅装备制造业,延长文旅产业链,补足发展短板。创新发展云旅游、云展览等文旅新业态,积极培育互联网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旅游消费新模式,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

  京东五星电器(云南)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琼兰表示,随着疫情放开,昆明作为省会城市,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有效恢复生产、促进发展,这对于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琼兰说,抓好营商环境指标,要争取做到“人有我优”。结合昆明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重点的、急迫的指标项目给予扶持政策,例如建筑许可、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建立标杆案例,树立典型和模范。开展“走千企、访万户”“政企沟通面对面、服务企业零距离”等活动,听取企业家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避免政企沟通不畅、供需脱节;组建走访小组,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形势,同时将政策及时传达和宣贯,帮助企业发展。

  同时,推动就业供需精准对接,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难”、应聘者找工作难的问题。实施稳岗政策,落实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支持和鼓励各高校、科研院所选派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瞄准市场需求,精准实施就业培训;为援助对象提供“点对点”指导服务,做好就业援助,切实解决就业困难问题。

  云报全媒体记者 龙舟 党晓培 熊明 见习记者 李兴文 彭少杰 王璐瑶

责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