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跟进服务 建设海洋中心城市

赵沁憬 凌海芳 杨柳 本报记者 林建荣

浩瀚海洋蕴藏无限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珠江口近海域超大型城市,深圳正全力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逐渐形成以海洋传统产业为主体,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发展格局。在此过程中,深圳市税务部门全程跟进、靠前服务,助力打造全国“深蓝样板”。

港口货运物流动能强劲

深圳拥有8个港区,目前已开辟国际班轮航线295条,港口物流发达。截至2022年12月31日,深圳港集装箱累计吞吐量达到3003.56万标箱,首次突破3000万标箱大关。

走进位于深圳南头半岛西岸的妈湾智慧港,5G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正在司机的远程操作下自动完成抓取和收箱作业,秩序井然。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第一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妈湾港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从一个传统的散杂货码头升级成汇集自主知识产权和智能技术的智慧港。改造后的妈湾智慧港配载效率提升了15至20倍,综合作业效率提升了30%。

智能升级离不开资金投入,税惠红利让企业在转型路上大展拳脚。“在我们升级改造的过程中,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发挥了重要作用。”负责妈湾智慧港升级改造的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年里,我们累计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1.03亿元,税惠资金支持保障了港口的顺利运营。”

同样享受到税收助力的还有盐田港。作为全球单体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之一,2022年,盐田港集装箱累计吞吐量1630.13万标箱,占深圳港总吞吐量的54.27%。目前,盐田港正在全力推进智慧港口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以“智慧港口”促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我们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近300万元,真金白银让我们在后续的智慧化改造中底气更足。”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晓晨告诉记者。

海洋科技创新底气十足

海洋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动力。《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而在十年前,国内在做海洋工程装备的企业屈指可数,征服深海更是遥不可及。

“国家有需求,中集就要承担起强国重任。”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麦伯良说。中集集团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了核心产品自主设计、自主知识产权从零到100%的突破,跻身世界海工装备EPC承包商的第一梯队。显著的成效,离不开密集的研发投入。仅中集旗下海洋工程板块就拥有五个研发设计院,近三年研发费用支出达53亿元。

“中集集团从1999年起开始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越来越高的扣除比例,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信心。”中集集团财务总监曾邗表示,接下来,中集集团将加大力度引进、培养科研人才,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并以此带动区域海洋科技装备及服务的产业升级。

海洋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伴随着和风暖日,深圳旅游业在2023年春节一扫阴霾,迎来三年来难得的“开门红”。其中,大鹏新区共接待游客36.74万人次,同比增长133.42%。

作为深圳市的“旅游大区”、广东省唯一获评的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大鹏新区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动工、西涌滨海旅游度假区二期项目正式启动、大鹏所城—较场尾民宿小镇提质升级、杨梅坑—鹿嘴片区海堤成功重塑……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大鹏新区税务局立足文旅产业发展现状,推出“一户一策一团队”政策辅导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疑难,安排专人全程跟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建立事前沟通机制,在立项签约、建设施工等阶段提供一对一涉税辅导,帮助企业明确税收政策,安心开展建设。

“我们将乐高乐园项目选址定在美丽的大鹏新区,一方面是因为山海美景与乐高的融合,将会成为深圳海洋文旅产业的又一大亮点,另一方面是因为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负责乐高乐园项目的深圳市合正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丹介绍,大鹏新区税务局为企业建立税收优惠政策专属台账,让企业高效地了解并适用优惠政策,畅享税惠红利。

凭海而立,依海而兴。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深圳提升城市定位、实现“向海图强”的重大机遇。深圳市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涉海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税收服务,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友情链接